酷暑难耐,向这些劳动者致敬之余,也应为高温下的这份坚守撑起一片夏日清凉。
2022-08-25 10:42:24 · 中人社传媒 · 兴仁平
今年自7月20日以来,中央气象台已经连发34天高温预警,创历史新纪录。其中,高温红色预警连发12天。
“三伏天”“秋老虎”的威猛吓不退在高温下坚守的一线劳动者。“汗”卫平安的交警、挥汗如雨的建筑工、烈日下蒸烤的环卫工、“炎”值担当的护电工、高温考验的快递员、穿得密不透风的抗疫人员......这些平凡的岗位由于其工作特殊性,越是极端天气,越是辛苦繁忙。当大多数人享受着“空调wifi西瓜”的时候,他们却头顶烈日、挥汗如雨,仿佛一位位穿梭于“火线”中的战士般,保障社会有序运转,满足每个人生活所需,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默默贡献着力量。
酷暑难耐,向这些劳动者致敬之余,也应为高温下的这份坚守撑起一片夏日清凉。
政府部门要把防暑降温“凉”策送到一线、送到劳动者心坎上。不折不扣落实高温保障、高温补贴,配套完善公共降温措施,广泛开展“高温关怀”,充分保障劳动者权益,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劳动者、尊重劳动者的良好氛围。可以看到,湖北宜昌市将闲置的空调公交车作为“纳凉公交”,开到难以搭建遮阳工棚的工地,供建筑工人纳凉午休;广东省鹤山市在街头设立“爱心驿站”,环卫工、外卖小哥等户外劳动者可就近前往驿站休憩、避暑纳凉;湖南情系高温下的一线劳动者,将“清凉大礼包”送到手中,关怀直抵心间。如此种种“凉”策背后,彰显的正是城市良心。
用人单位要落实防暑降温的主体责任,树立爱护高温下一线劳动者的“主人公”意识。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时间,科学调配轮换作业,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室外作业,把高温津贴、高温关怀送到一线,加大防暑降温经费投入,多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,多关怀他们的心理需求,将暖心举措化作夏日清凉吹拂基层劳动者,让他们干得踏实、干得舒心。
善待高温下的劳动者,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你我共同绘就。多一份尊重,当收到快递员包裹时,说一声“谢谢,辛苦了”,让快递小哥少一些疲惫;多一份耐心,把垃圾分类扔进指定垃圾桶,让环卫工人少一些辛苦;多一份自觉,主动遵守交通规则,让交警同志少一些劝导。正所谓,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只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。每一位在高温下坚守岗位、默默奉献的劳动者,都需要多一份理解和尊重。当善待高温下的劳动者成为一种共识,城市所释放的诚意、暖意、爱意就会慢慢消融烈日,让清凉之风拂向每一处光之所及。
特别声明:本文为湖南民生网独家原创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